《中国教育报》以“春风桃李花开日 家国情怀筑梦时”报导我院二十年办学纪实

  供稿:院长办公室 审核:院长办公室  日期:2019-05-22  点击量:4296


        5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四版以“春风桃李花开日 家国情怀筑梦时”为题,报导我院二十年办学纪实。



 

春风桃李花开日 家国情怀筑梦时

 

                  ——betway唯一官方网站二十年办学纪实

 

betway唯一官方网站走过了20年的办学历程!20年来,这所学校深深扎根吉林大地,育人才、谋发展,留下的足印踏实有力。

翻阅过往,从当年的筚路蓝缕到今天的蓬勃发展,学校每一天都在与时代的发展同生共长,每一步都与社会的前行同频共振。如今,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已然成为我省公有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她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特色鲜明、姿态活跃的生力军。

    党建引领全面发展

   1999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勋章获得者、原东北电力大学校长、吉林省第一任教委主任陈坚,与原吉林省教委高教处处长、政教处处长、长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兆华,原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尹长河一道,创建了吉林省第一所民办二级学院——betway唯一官方网站。

    这是一所有着鲜明红色基因的民办高校!3位学校创建人办学的初心就是教育报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责。这份一心向党、矢志报国的红心坚定无比。2006年12月,3位创建人共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学校数亿资产捐公,从而开辟了“公有民办”的民办高校新体制。

正是这所民办高校的“红色出身”,决定其形成一系列正确的办学理念。建校伊始,学校便建立了党委,学校创建人、现任董事长张兆华任党委书记。学校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保证作用,引领学校的全面发展。在总体办学思想上,学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理念。明确了育人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确定了成人、成才、成功的“三成”校训,要求全校师生自觉遵循;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将德育置于首位。2005年1月,在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检查中,专家组对该校做出了“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的结论;学校将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坚持质量第一,高度重视本科培养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学校“一个宗旨”、“两强特色”、“三大支撑”等重大而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思路也随之形成。“一个宗旨”就是将一切工作都聚焦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宗旨上来,并努力将一校一己之微与整体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紧密联结起来,沉下心,闷住劲,保持十足的定力,全神贯注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两强特色”就是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三大支撑”就是基于学校“公有民办”的体制特色,践行“共创、共享、共荣”的“三共”发展理念,激发全校师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建构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主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加强优良校风、优良教师队伍、优良人才培养的“三优”目标建设。

由于正确把握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学校的办学活力强了,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4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作为全国6所民办高校代表之一参会;建校以来,学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更是逐年提高,27000余名毕业生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不同岗位,整体表现良好。在党建的全面引领下,学校思想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办学硬件条件、专业学科建设等等都迎来了大发展。

    文化铸造德育精魂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多年来,学校重视文化育人,努力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2007年,学校专门成立人文基础教研部,开好人文课程,设计了一整套文化育人的基本方案。学校着力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重德求善、崇仁尚义、励操守节、持廉知耻、和合包容、知行统一、刚健有为等思想精华,让学生心仪先贤,喜读经典,深植民族根脉,弘扬民族精神,形成高尚人格;学校着力抓好革命文化教育,以此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担当精神和英雄气质,使学生崇敬先烈,胸怀大志,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学校着力抓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同时抓好具有本校特质的校园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花大力气抓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文化育人同样离不开各类平台的支撑。近年来,学校主要依托各种教育活动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多年来,学校一直实施“青马工程”,近期又深入实施了“学习筑梦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类课余活动,许多已定型为成熟的活动模式,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性很高。学校也不惜经费投入,大力支持学生开展活动,学生的足迹遍及校内外、省内外。在每年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中,学校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并安排多场高质量的教授讲座和学生读书报告会,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每年的“五四”青年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外语节、社团文化节等,也都成为学校盛大的节日。此外,各种重大纪念日活动和“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扶贫助困、公益劳动等各种志愿者活动,参加人数也越来越多。

文化育人,硕果累累。2018年,学校组织各类思想文化教育活动65场,学生获省市以上奖励达372人次。学校深入实施“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三爱”教育,进行校园行为文明、优良学风的养成教育,连续多年被长春市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充分发挥各类大型教育活动作用的同时,也尽力将看似平常的学校日常生活和楼、室、林、园、亭、石、路等校园环境赋予一定的人文意韵和美学意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好的精神熏陶。“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不想好好学习都难”!很多学生都这样谈起学校的文化氛围。

    创新驱动内涵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创新为着力点,围绕“两强”办学特色,对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大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学校全面开启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政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格局,试行“3+1教学模式改革”。自从采用“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培养模式以来,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日益加强。校企双方在联合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学校逐步同合作企业建立了校企互动、师资互派、教学互管和人才培养方案共订、校内实训基地共建的“三互两共”合作关系。

如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学校已形成工作常态,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合作成果不断扩大。目前,学校已同省内外10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吉利汽车、修正药业、博众精工、苏州绿控、宁波亚德客、一汽国际物流、北京中科软、大连东软、长城汽车等。苏州市吴江开发区政府曾先后两次将该校评为政校企优秀合作单位,并颁发奖金。学校借助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不仅真正实现了“两强”人才培养,也大大促进了就业,多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都在90%以上,而且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都在毕业实习之后留在了各自实习单位就业,如留在吉利汽车集团就业的学生就多达200余人。毕业生后续表现良好,许多人已成为企业的骨干。

        学校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木为辅助的校内教学改革推进模式。近年来学校进行深度教学改革,多次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切实将“教师本位”转移到“学生本位”上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手段。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壁垒,学校积极推动理论课与实践课逐渐合流、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逐渐合流、教室与实验实训室逐渐合流的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各类课程均承担起了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大批课程已实行理实一体化式教学,实现了讲练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融合也促进了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的共同提高。

学校还大力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外学习活动和利用互联网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推行第二课堂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记录、认证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与选修课学分、部分限选课学分实行替换。将学科专业课、思想政治课、文化课教学向第二课堂延伸,打造专业教学、思想政治学习和文化教育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第三课堂相关活动,开展高质量的课外学习活动和校外学习实践,充分发挥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作用,使课堂内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创新发展,近年来学校内涵式发展之路蹄疾步稳。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不断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高深技术的中青年专职骨干教师,为学校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出台了博士、教授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在大力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原有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在致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和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不断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潜心向学、加强科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学校的办学条件快速发展。学校始终秉持“创建人不索取任何回报”的方针,办学收入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目前已建成近100个实验实训室和设计室,拥有工程训练、汽车实训、电气电子自动化、机器人、软件、会计、金融、工程管理、外语等9个综合性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教学用计算机3495台,每百名学生拥有34台,生均仪器设备值达6000元;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70万册。

学科专业实力愈益增强。学校立足吉林,放眼全国,主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积极调整学科专业格局。紧密围绕汽车、轨道客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保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大力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及新医科专业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科专业水平明显提升,学科专业特色进一步凸显。

学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建校以来,毕业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在历届毕业生中都不乏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外语系毕业生符晴芬,以突出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在公安战线表现优异、屡获殊荣,先后获得湖南省公安系统先进个人、岗位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目前任湖南省张家界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支队境外人员管理工作大队大队长。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孙一民,在校期间刻苦钻研计算机编程,毕业后顺利入职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后就职于创新工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外语系毕业生赵军,为职场打拼的优秀代表,现任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公关部部长。电子商务专业2014届毕业生冯大伟在读期间即开设网店,积累经验,毕业后继续创业,现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1届毕业生杜志磊,以优异成绩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后,2016年再次考取英国剑桥大学金融学博士。孙振源,自动化系毕业生,经过不懈坚持与努力,考取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集成电路专业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陈守铭,以超强的学习能力和编程能力,使实习单位专家大感惊奇,近期经过六轮严格面试,成功入职腾讯公司。在校生机械工程系李博杨及其团队设计的“十四缸星型发动机”荣获全国3D大赛一等奖。学校硕士研究生考取率逐年上升,其中制药工程系多年来保持了较高的考取率,2018年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占该系毕业生总人数的31.4%,140812班达到46%。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多项重要赛事,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三年来有近1000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163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奖项。还有一大批在校生、毕业生响应祖国号召携笔从戎、光荣入伍,投身国防事业建功立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广大毕业生正在努力践行着学校“成人、成才、成功”的校训,成功者日益增多。

二十年矢志不移,二十年艰苦创业,学校打下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积淀了宝贵的思想精神财富,结出了丰盈的育人硕果。值此新时代,学校正满怀强烈的使命感,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着自己所把握的定位、方法和节奏,稳扎稳打,砥砺奋进,努力办成让学生、家长、社会更加满意的大学!